文丨卿心君悦
近日,河南淮阳一男子假扮快递员回家给母亲送粽子的视频感动了广大网友,当看到母亲认出儿子后喜极而泣的样子时,更是一度让人泪目。
【资料图】
据男子的妹妹称,男子一直在外地工作,这次回家是为了帮助家里收麦子,而且担心母亲知道了不让回来,是瞒着母亲偷偷回来的,至于假扮快递员送粽子的主意,是男子的妹妹出的,都希望能给母亲一个惊喜。
有网友表示,这个一幕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惭愧没能给予父母更多的陪伴,也有网友说,可能这位母亲太久没有看见儿子了,才会如此的激动,每个人都应该常回家看望父母……而在个人看来,该视频也是对为人子女该如何尽孝的一种提醒,由此引发了个人对于孝的一些深思。
你是否计算过,自己可以陪伴父母的时间?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还能陪伴父母多久?
有些人可能会说,父母年龄并不太大,身体又很硬朗,我们有很多时间陪伴父母啊。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朋友的一段话改变了我的想法。
记得当时我还在外地工作,且工作很忙,除了过年很少回家,父母对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理解,所以对于看望与陪伴父母,我并没有觉得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次中秋假期,我与朋友相约聚一聚,他问我为什么过节没回家,我说只有三天假,来回太折腾,又待不了多久,还不如不回去了,而朋友这时问了我一个问题:以你每年回家的次数,你想过还能与父母见几面吗?
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当时内心是怎样的惊愕与羞愧,是啊,如果按照每年回家一次的频率,父母还有30年的寿命,我与他们见面的次数以及给予陪伴的时间真的不多,如果还有20年、10年呢?这是不考虑意外的情况下。
谁都希望父母可以长命百岁,甚至永远不会离开我们,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可我们总是抱着愿望可以成真的态度,认为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来陪伴父母,可大多时候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就是对此最好的警示吗?
莫泊桑曾说:“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候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我们爱父母,所以应该珍惜他们余生的每一天,不要等到不得不离别的那天,才去悔恨没有好好的爱他们。
是什么羁绊了我们回家看望父母的脚步?
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上大学之后,就远离了家乡,我们忙着学习,忙着工作,忙着经营自己的小家,忙着思考如何站稳脚跟,如何更好的生存与生活……我们越来越忙,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这时,我们会安慰自己,父母暂时还不需要我,我现在的努力也是为了将来有能力负担起赡养的责任,更好地陪伴他们。
不可否认,对于在外的游子,各有各的难,各有各的苦,特别是那些成家之后的人,生活的压力,家庭的琐碎,孩子的教育压的人喘不过气,似乎是这些现实因素阻挡了我们回家的脚步,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我们对父母缺少陪伴与回馈的理由。
可是这样,又真的对吗?
或许不同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再忙,无论我们有再多不能回家的理由,也该为父母挤出一些时间,工作与生活固然重要,但父母同样重要,当我们将生命的意义定义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也要想想曾经视我们如生命的父母,他们希望我们好,同时也盼望着我们的陪伴与情感上的关怀,只是他们从不会表达出来,他们宁愿备受孤独的煎熬也不愿打扰子女,说出那句:“你回来吧,我想你了。”
亚米契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我们可以为了实现自我而努力拼搏,但千万别忘了回头看看我们的父母。
何为孝?这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何为孝?
在《礼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而在我看来,孝不是法律层面上的赡养,赡养父母是作为子女必须履行的责任,这是每一个可以称之为人的人都应该做到的事,孝或许更多的是指情感上的关怀与回馈,以及尽所能地予以父母陪伴。
父母从不图我们什么,也很少要求我们什么,能让他们开心幸福的事,仅是孩子时常的问候,以及能够常回家看看,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孝。就像上面视频中的母亲,看见偷偷回家送粽子的儿子时那发自内心的喜极而泣,相信此时的她是幸福的。
纪伯伦曾说:“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希望我们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人,都不会成为父母的遗憾,而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也不会有让我们终身遗憾的子女。
卿心君悦,一位情感观察者,Ta说书评人、影评人。用文字温暖你,我。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rex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5 146 761 1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