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部将科学与灾难相结合的电影,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来源:孙虎的书房 时间:2023-08-17 19:55:56

为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阅读前请辛苦点下“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孙虎的书房


(资料图片)

编辑丨孙虎的书房

在艾默里奇导演的几部灾难电影中,无一例外的都从正面或侧面展示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掠夺。

在《哥斯拉》中,科技的发展催生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欲,人类利用科技工具对自然进行掠夺。

电影中人类利用现代工具对森林进行大规模破坏,将森林夷为平地,霸占了其他物种的栖息地,驾驶渔船对海洋生物进行大规模的捕杀。

马儿图切利认为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把理性和统治连接在一起的根源就在人统治和支配自然的愿望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掠夺行为打破了原本自然的“附魅”思想,人类把统治自然和掠夺资源变为理所应当。

工具理性下人对自然的掠夺与征服致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且不断引发人类生存危机和生态灾难。

一、科技至上的工具人

人类在唯发展主义的观念下,追求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并通过科技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科技成为人改造自然的工具,但科技滥用导致人类沦为科技的工具。

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科学技术,认为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在控制自然的过程中也导致了对人的控制。

他认为技术具有工具性和奴役性的社会功能,从启蒙的理性工具逐渐变成对人们的思想和意识的控制工具。

高兹指出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将人视为工具,人逐渐丧失了本性,成为被利用的工具人。

现代科技创造了无比巨大的人工世界以及复杂的人工系统,在科技至上的观念下,人类通过不断发展科技以求实现控制自然万物。

但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人类逐渐沦为科技的工具,被科学技术所操纵。

在电影《哥斯拉》中,科技滥用导致哥斯拉的出现,人类为对付哥斯拉不得不动用科技武器,科技武器的使用继而又对人类生存产生危害。

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人与科技的异化关系也越发明显,人类被迫不断研发新的科技以企图消灭原有科技带来的威胁。

科技至上的现代思维模式使人类被科技所掌控,人类操纵科技为自身发展提供服务,实则科技也将人沦为了可操纵的工具。

物化导致真实的人性被科技所压迫,人沦为机器的一个部件,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性,丧失了自己的意志,于是科技拥有统治人的权力。

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并没有使人类更自由、更合理地发展,反而加强了对人的奴役。

在电影《独立日2:卷土重来》中,人类无法与被截获的外星生物直接对话,无法了解其来到地球的真实目的,但借助科技可以实现人与外星生物的对话和交流,这一过程需要对人进行操纵。

惠特莫尔总统为了解外星生物来到地球的真实目的主动牺牲自己,独自一人走向隔离室,通过被操纵,人类实现与外星生物的对话并以此来了解外星生物入侵地球的真实目的。

在电影《独立日》中,白色球体生物的出现对人类消灭外星生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与人类之间的沟通同样通过科技识别人类语言系统进行交流。

白色球体生物通过现代科技实现与人的交流,不断指使着人类与外星生物之间交战,科技架起了不同生物之间沟通的桥梁,实则却是对人类的一种操纵。

人在科技的操纵下沦为一种工具。

“对象性形式掩盖了它们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范畴这一事实,它们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认为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并将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替换为物与物的关系,人最终丧失了主体性,同时带来了统治与被统治的阶级关系。

科技的发展加剧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资产阶级将人看作物,把大众视为其统治的工具。

在《2012》中建造方舟所需要的劳动力是普通大众,他们在科技面前是被奴役的对象,用自己的劳动来为资本家及当权者建造用于逃难的方舟。

但在灾难面前却没有登上方舟的权力,并被责令离开方舟。

政府人员掌握了制造方舟的关键信息并封锁了一切灾难消息,而百姓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当权者服务,当权者拥有最高权力和最先进的科技,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对普通大众的支配。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大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以资本家和统治者为主。

在利益的趋势和诱惑下,科技成为统治大众的工具,大众则成为资本家获取利益的工具人。

在电影《独立日2:卷土重来》中,人类与外星生物之间的交战中,政府成为背后的指挥者,对手下的战斗人员不断发出指令。

而参与战斗的人员在飞船、导弹等科技武器面前成为当权者的工具人和奴役对象,一切行动都要听从背后政府的命令,大量人员在与外星生物交战过程中牺牲。

在影片中,政府是最高权利的代表同时也是科技的直接掌握者,科技成为其统治的直接手段和维护权力的重要工具。

而大众百姓则是被动地接受科技,在科技面前是无条件地服从,成为科技统治下的工具人。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的产生源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剧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

这种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逐渐加剧了各阶级之间的冲突,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对立。

二、科技文明下的救赎者

科技异化虽然表现出一种统治人的力量,但在人类历史发展总进程中,科技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和征服效应,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对于科技的滥用会导致灾难的发生,但科技也从中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为社会发展推动的主要因素。

在艾默里奇灾难电影中人类科技的发展一方面致使人类不断对自然进行掠夺,加剧了生态的恶化,导致生态灾难的发生。

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助推了平民英雄对人类的拯救。

在灾难电影中,无论是自然灾难还是外星生物入侵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最终都是以圆满的结果予以化解,救赎者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救赎者是灾难电影中的重要形象塑造,在灾难面前救赎者为灾难的化解提供了重要支撑 。

电影中救赎者并非依靠自身力量拯救人类,在其背后是科技的支持,救赎者在科技力量的支撑下一步步走向对人类的救赎。

电影《独立日》《独立日2:卷土重来》讲述了人与外星生物之间的战争灾难,在交战过程中虽然人类损失惨重,但在其中却不乏出现救赎者的身影。

在《独立日2:卷土重来》中,人类在与外星人交战的关键时刻,希望利用拖引机将导弹运往太空以此来毁灭外星生物,此时帕蒂与父亲主动请求应战,最终在父女二人的配合下人类成功将导弹运往太空,将外星生物驱逐地球。

在电影《2012》中,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建造的方舟,成功抵挡了洪水灾难,避免了灾难对人类的毁灭,使得方舟内的人员获救。

电影《哥斯拉》中,人类在原子弹爆炸后唤醒了哥斯拉,哥斯拉的破坏力使人类社会遭受严重损失,尼克博士通过利用现代科技对哥斯拉的分泌物进行分析,发现了哥斯拉的繁育特性,并成功找到了哥斯拉的洞穴,最终人类借助鱼雷、机枪等科技武器实现初步胜利。

艾默里奇的灾难电影中的救赎者一方面是真实存在的人,救赎者突破以往电影中被神化的英雄形象,多是以平民英雄出现,如电影《独立日》中卢塞尔、凯西以及《独立日2:卷土重来》中杰克、杰理,他们在电影中充当了英雄的角色。

他们对人类救赎是通过借助科技力量予以实现的,如驾驶的飞船、拖引机、战斗机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带有科技的烙印。

另一方面,救赎者在电影中不仅仅真实的人,还包括人类制造的科技符号,在电影《2012》中人类为躲避洪水带来的灾难而建造了可以避难的“方舟”。

此处的“方舟”在电影中是未来科技符号的象征,也是科技文明下人类为生存而创造的杰作。

“方舟”在电影中为人类最后的生存提供了场所,抵挡了洪水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其充当了电影中人类的“救赎者”。

无论是电影中真实存在的救赎者还是科技象征的“救赎者”,他们的出现都受到科技的影响,都是科技救赎人类的表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rex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邮箱 : 5 146 761 13 @qq.com